百强榜 | 亚洲替代蛋白行业 100 强名单为你揭晓

2020-11-28 19:31:03

次阅读

来源: 谷孚 GFIC
The Good Food Institute 亚太区分部 ( “GFI APAC”) 刚公布了“ 2020 年亚洲替代蛋白行业 100 强”名单,以及现正大力推动亚洲替代蛋白产业发展的的主要投资者名单。读者可以从中一览该地区各主要替代蛋白市场的参与者,也可以立足亚洲地区探寻当地一些充满潜力却未被填补的缺口和自身优势。

由植物基和细胞培养肉蛋奶类组成的替代蛋白产业的发展和关注视线多年来一直围绕欧美国家展开。直到近期肉企和食品零售巨头在国内的布局,才使一众投资者和食品公司开始纷纷聚焦中国。迄今为止,讨论的范畴却鲜少将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区域集中分析其共同特点、优势、发展状态、潜力和挑战。


周一, The Good Food Institute 亚太区分部 ( “GFI APAC”) 刚公布了“ 2020 年亚洲替代蛋白行业 100 强”名单,以及现正大力推动亚洲替代蛋白产业发展的的主要投资者名单。读者可以从中一览该地区各主要替代蛋白市场的参与者,也可以立足亚洲地区探寻当地一些充满潜力却未被填补的缺口和自身优势。


根据 GFI APAC 的分析,原材料和食品生产领域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区域性行业参与者而言。此名单包括了 100 个推动亚洲地区快速发展的替代蛋白产业发展的主要参与机构,为想要在不断增长的亚洲市场中寻求机遇的国内投资者和创业者们供参考。


列表中的亚洲替代蛋白行业的 100 家顶级企业包含了从原材料和配料、食品生产、研发、企业协作到制成品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涵盖了包括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


近年来,替代蛋白质的投资已成为全球食品工业的主要趋势。尽管亚洲的替代蛋白可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与植物基零售额已达到 50 亿美元的美国等较成熟的市场相比,不断增长的亚洲市场中却有着独特机遇等待发掘。无论是大型企业或初创企业都显然渴望在这个细分市场中分一杯羹。在“2020 年亚洲替代蛋白行业 100 强”榜单中,超过一半 (57%) 是大型企业,29%是初创企业,其余 14% 是学术机构。


2019 年是替代蛋白质行业迄今为止最为闪光的一年:Beyond Meat IPO 成功,Impossible Foods 筹集了 3 亿美元的资金,汉堡王在美国各地推出了Impossible Whopper。这些明确的市场信号产生了连锁反应。紧接着到 2020 年初,星巴克、肯德基和棒约翰都在中国推出了植物性肉制品。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看到亚洲地区所欠缺的地方,如行业之间缺乏联系和认知,缺少本土创新者等。


亚洲饮食文化丰富且多元化,消费者对食物味道和多样性的要求非常高。为了使替代蛋白质能在亚洲真正成为一个解决蛋白质需求的方案,业界不能再停留从硅谷进口技术和品牌的层面,我们需要更多能够理解并满足亚洲市场口味的本地公司加入行业。但是我们也发现亚洲的创新者和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开始出现,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力来领导该行业的未来发展。



我们在百强名单中看到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国企业和初创,仅主打植物肉的初创就有嘿美特、星期零、未食达、株肉和珍肉。还包括香港的 Omni 新猪肉、海鲜替代品牌 Avant Meats、传统食品公司如齐善、双塔和金字火腿,休闲零食品牌百草味等。不难发现,近年产品已不仅是千篇一律的植物汉堡,而是结合当地特色和资源力求开发新产品,实现多样化。例如,针对国人偏爱的猪肉进行不同使用场景开发出的新猪肉和未食达,从原料的选取、产品的口感到包装选择,均有考虑本土市场。


此外,学术机构也为替代蛋白研发提供了坚强的后盾,除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与山东香驰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香驰-华工大植物蛋白联合实验室、还有推进了多个初创项目并提供支持的北京工商大学。已经开始投入替代蛋白领域的学术机构其实也不止这些,尤其在植物肉生产方面,比如中国农科院加工所、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等。


而在 35 名关键投资者则有 4 个来自中国大陆以及 6 个来自香港的投资者,从 Bits X Bites 和道夫子等食品领域专业家到经纬、维港等大牌选手。当然,这名单并不能囊括所有机构,只是计算目前已知已经投身这领域并有一定活动的主要参与机构,预计将会有更多的机构参与进来。


国际食品行业巨头也大多在中国设有业务甚至研发中心,例如嘉吉和肯德基推出的植物鸡块,星巴克携手别样肉客 Beyond Meat 和噢麦力 Oatly 发起的“星善食主义”行动,皆食得 JUST 在各大电商平台推出植物蛋,雀巢在天津增设其在亚洲的首条植物基产品生产线,金字火腿与美国杜邦公司 DuPont 技术合作生产人造肉,还有多个其他食品、风味、农业综合类型跨国公司如国民淀粉化学公司 Ingredion 和丰益国际有限公司 Wilmar 各用其专业来提升和推进不同产品的研发和质量。


GFI APAC 代表提到:“在消费品牌和零售商推出“下一个植物型汉堡”的同时,由于行业的成熟,我们已经看到投资者对原材料和配料供应商以及 B2B 公司的兴趣日益增加。”


以大豆做成的各种蛋白食品


虽然市场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业内最大的几个消费品牌和一些在研制植物蛋白汉堡等产品的零售商上,但随着行业渐趋成熟,投资者对原材料和配料供应商以及 B2B 公司越来越感兴趣。原材料和生产都是替代蛋白质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市场才刚开始发现行业上游产业的机遇。例如,目前中国和印尼等亚洲国家其实正在大量种植植物蛋白的原材料,如大豆和豌豆。而大豆蛋白的全球供应量超过一半都是在中国(主要是山东和河南地区)加工。


上榜的 100 强机构中超过一半(58%)的原材料和配料供应商来自亚洲。如果更多来自亚洲的本地企业进入市场,加以利用在地的原材料和加工能力,将有可能降低整个行业的生产成本,使替代蛋白能成为亚洲消费者更负担得起的选择,并加速替代蛋白行业在亚洲的发展。


亚洲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应把握其之而不只是跟从欧美的替代蛋白发展路径。我们在 35 斗最近发布的未来食品报告中就有提及到,国內的植物肉企业要吸引更多主流消费者购买植物肉等产品,特别是对口味要求极高的中国消费者,企业必须在产品味道、质感、外观和应用性上进行优化,拉近其与传统动物蛋白制品的距离。除了探索新型蛋白原料,或者引入如 3D 生物打印或剪切池技术等前沿生产科技以外,替代蛋白产业也可以着眼国内尚未被充分开发的高潜力领域。中国作为大豆蛋白的加工大国,进行原料优化可以强化本地生产优势;而研究国内的发酵技术在替代蛋白产业中的应用,则可以大幅度提升产品的质量。


我们目前正处于亚洲替代蛋白产业加速增长的阶段。随着本地企业开始意识到他们在种植原材料、加工配料、本地分销网络、供应链基础设施、以及在创作迎合亚洲口味和文化的产品方面的竞争优势,我们预期中国和亚洲在产品生产、研发、市场发展等方面将会在全球替代蛋白领域异军突起。

 
  •  

    021-5830 0007

  •  

    订展咨询:185731143

    投诉建议:448685855

  •  

在线咨询